首页 >> 高枫

任上怪兽片不止哥斯拉和金刚黃思婷尹健玩具船长姜玉阳杨宝森OrE

2023-11-03 19:58:12 黃思婷    玩具船长    

怪兽片,不止哥斯拉和金刚

原标题:怪兽片,不止哥斯拉和金刚

作者 / 无念

本周五,《哥斯拉大战金刚》终于上映了,两大史前巨兽不仅迎来了正面硬刚誓要一决高下,冷寂了许久的内地电影市场也终于在两大怪兽IP的提振下重焕生机。截止目前,影片公映首日已经突破了1.35亿票房,成为近两年首部于首映日破亿的进口片。

提到怪兽片,你脑海中第一个跳出来的经典作品是什么呢?是《大白鲨》还是《异形》?抑或是《侏罗纪公园》或者《环太平洋》?无论怎么举例,拍sir认为《哥斯拉》和《金刚》这两个系列IP一定是这一长串怪兽电影里绕不开的两个名字。

作为科幻/恐怖电影的一种亚类型,怪兽片的存在可以说满足了人类对于未知自然的无限恐惧和想象。在这些面目狰狞形态残暴的巨兽面前,人类的存在是如此渺小和微不足道,所有在怪兽面前产生的震颤、战栗、惊恐和畏惧情绪,投射到观众身上,最终几乎全都指向于人类的自我内心——对于人性幽暗的不断挖掘,以及个体在自然中的生存危机和身份焦虑展现。

怪兽片为什么总是这么火?观众爱看什么样的怪兽片?内地有没有可能拍出好的怪兽片?今天,借着《哥斯拉大战金刚》上映之际,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一经久不衰的畅销类型——怪兽片。

怪兽片的历史演变

为什么人们对于这些并不存在的怪兽会如此着迷?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或许还得从历史中寻找答案。

人类文明的演变经历了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艺术是人类劳动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神话则是人类文明在初始阶段最早的民间艺术形态。

早期的人类主要面临的是生存问题,对于大自然的未知、恐惧、崇敬,甚至好奇,成为了最早构建神话故事的栖息地,而这样的观念在所谓的神话语境中不断幻化成型,最终我们非常激动和自豪能通过在印度当地投产特种工程材料和加强销售和技术人员安置形成了“怪兽”这样虚构的身份。

某种意义上看,怪兽其实是人类的主观感受和情绪投射到自然中的一类载体,尽管东西方由于文化的差异不同,但是在“孕育怪兽”这件事情上,却展现出了惊人的一致性。比如,早在先秦时期的经典古籍《山海经》中就记载了很多奇珍异兽。而西方的希腊神话,则是整个欧洲文明的源头,大致和我们的商周文明时期相一致。

不同的是,希腊文化是一娄一晨种海洋文明,和东方大陆的陆地文明存在一定的差异。再加上西方的神话体系主要由神、英雄和怪兽三部分组成,因此“征战怪兽”几乎成了希腊神话中永恒不变的主题;而东方怪兽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下,往往被赋予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但无论如何,早期的人与怪兽/自然大多仍是一种二元对立的关系,统治与臣服、侵略与抵抗,这构成了大多数怪兽片的一贯创作主题。

进入20世纪,怪兽的形象终于从传统的文学、绘画、神话传说等艺术中走出来,逐渐登上银幕,并被赋予了更加真实可感的形象和神态。

<张力仁p>最早的一部怪兽片,恐怕要追溯到电影刚刚诞生之际,在“科幻电影之父”乔治·梅里爱1912年拍摄的短片《征服极地》里,出现了一只巨型雪怪,这可能是电影史上出现的第一只怪兽。1924年,德国史诗《尼伯龙根之歌》被弗里茨·郎拍成电影,神话中的喷火龙出现在了银幕上,虽然如今看来当时的特效十分简陋,但在电影史上却是一次巨大的突破。

直到1933年,好莱坞拍出了怪兽片史上的里程碑之作《金刚》,在那之后,怪兽电影无论从数量上还是技术上,也都迎来了巨大的发展,叙事主题愈发深刻,怪兽种类也得以不断分化。

1933年版《金刚》剧照

上世纪30年代前后,真正以怪兽为主角的电影开始频繁出现。《金刚》诞生于经济和社会面临双重危机的时代背景下,而50年代日本东宝的《哥斯拉》系列又带动了一股核恐慌的怪兽片风潮。二战后的二十年间,怪兽片几乎以巨型怪兽和外来恐怖生物为主;直到70年代,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重新定义了“怪兽片”,原来已知的生物也可以给人带来如此震撼的观感,于是狂蟒巨鳄鲨鱼等一类野兽开始陆续成为怪兽片的主角。

1977年,《异形》系列的诞生将怪兽片的隐喻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在恐怖片的类型基础上融合怪兽元素走得更远。80年代后,全球化时代到来,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电影这门艺术在视觉技术的不断革新中展现出全新的魅力。到了90年代,仍然是斯皮尔伯格,用一部《侏罗纪公园》再次让已经灭绝的恐龙重新“复活”,至此,电脑特技开始成为怪兽片中吸引人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怪兽片的发展也在21世纪迈进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中国观众为何爱看怪兽片?

一直以来,怪兽片在全球范围内总能受到无数观众的喜爱,尤其是在中国。国内的观众,对于这些凶狠残暴的庞然大物,似乎总是格外买单。

究其原因,其实不难理解,毕竟对于好莱坞大片,内地观众还是更喜欢看一些剧情简单粗暴,特效场面宏大,节奏紧凑刺激,燃爆肾上腺素的类型片。刚好,怪兽片这一类型可以说是满足了观众对于上述的所有期待。

拍sir整理了2010年之后在国内公映过的以怪兽作为主要角色的外国电影(含少量合拍片),或者涉及到有关怪兽元素的国外类型片(不含动画片),得到如下表格。

通过表格可以看出,国内卖的比较好的怪兽片,很多还是基于大的类型片框架下,比如科幻、奇幻、灾难、惊悚等;或者是根据一些重要的IP衍生,比如《指环王》《哥斯拉》《侏罗纪公园》系列等等。

同时,由于影片的类型不同,怪兽的种类和具体形态也各不相同。比如像科幻片中的怪兽多为外星物种;神话传说类影片中的怪兽则多为恶龙巨兽或是远古邪神;而像体量较小的惊悚片中,鳄鱼、鲨鱼、蟒蛇、狮虎,乃至大猩猩这些现实存在的动物,都可以让观众吓破胆。

国内公映怪兽片的“吸金史”,或许可以从2013年《环太平洋》开始说起。

2013年之前,国内怪兽片类型尚未形成气候,这些怪兽往往也只能在科幻、惊悚、冒险等类型题材中露个脸,作为剧情发展的一部分推动故事,很少有以怪兽作为真正主角的作品诞生。

2013年7月,《环太平洋》登陆国内院线,这部电影的剧情简单到几乎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机器人打怪兽”。然而正是这样一部剧情看起来无甚新意的特效大片,在《速度与激情6》《惊天危机》等一批好莱坞大片的排片夹击下,内地横扫近7亿的票房(约1.11亿美元),远远超过北美票房的1.01亿美元。而本片也成为了首部内地票房超过北美的好莱坞A类大片。

《环太平洋》剧照

在《环太平洋》之后的几年内,好莱坞怪兽片的浪潮开始逐渐席卷内地。

2014年,新版《哥斯拉》登陆国内院线,票房近5亿。2015年,《侏罗纪世界》提前北美两天公映,斩获14亿票房,直接抬升了好莱坞怪兽片的票房天花板。此后,A级制作的怪兽片票房体量几乎都稳定在了10亿+。

2016年的合拍片《长城》虽然口碑不佳,引起争议,但近12亿的票房仍是国产国产怪兽片里目前的票房冠军,也是张艺谋导演作品中国内票房最高的一部。2017年,“金刚”这个IP也迎来了重新开发,最终《金刚:骷髅岛》获得了11.58亿票房。2018年,《狂暴巨兽》和另一部合拍片《巨齿鲨》双双破10亿;而《侏罗纪世界》的第二部更是打破前作纪录,拿到近17亿票房。

到目前为止,怪兽电影在国内市场创造的10亿大片数量,仅次于超英电影。

《金刚:骷髅岛》剧照

不仅如此,上面的《环太平洋》系列、《狂暴巨兽》《金刚:骷髅岛》,以及《生化危机6》等片的中国内地票房,全都已经实现了“内地超北美”的成绩。这足以证明国内观众对于这一类视效大片仍然是很饥渴的,有着很大的需求。而好莱坞自然也很重视中国这片市场,甚至不惜往影片里加塞很多中国元素、中国演员,以及广告等等,以此来讨好国内观众。

除了国内观众对于好莱坞怪兽大片在视效层面的追求以外,更深层探究的话,怪兽片这一类型某种程度上也满足了人类本身的欲望投射。

如果试着总结如今这类怪兽片的“套路”,大多数不外乎三点。

第一种是最基本的,即人类与怪兽作为对立的两方,怪兽的侵袭对人类的生存产生了巨大的威胁,因此人类不得不拿起武器反击回去,保卫家园。像猛兽动物类的怪兽片,以索性没伤到人员和破坏装备及讲述外星物种入侵地球的一类影片,几乎都是沿袭了这种剧情设置,并试图在对抗的过程中展现人性价值。虽然如今人与自然早已不再是相互敌对的关系,但从娱乐性的角度来看,这类影片起码给观众提供了某种未知的刺激体验。

第二种往往也是大多数怪兽片常见的,即人类对于自然的蔑视沙河、迫害,从而导致了怪兽的诞生,因此怪兽的袭击更像是人类的自作自受。比如《哥斯拉》中受到核辐射的蜥蜴、《侏罗纪公园》里人类对于自然科技粗暴的干预等等,皆是如此。这一类“人类中心主义”的怪兽片,除了展现人类在怪兽面前的渺小无助、刻画人性的丑陋同时,也具备一定的警示作用。

《哥斯拉》剧照

而最后一种则是和“人类中心主义”相反的,以“生态恐怖主义”作为核心理念的怪兽片。这一类影片往往会有这样一类反派:他们轻视人的存在和价值,认为人类是对自然最大的威胁,因此有必要以保护环境为名,对工业文明的创造者进行破坏。比如《哥斯拉2:怪兽行星》中的情节,怪兽是被人为释放出来的,目的是破坏人类的家园,清除作为“地球病毒”的人类。这类影片往往和上面第二类怪兽片形成了某种对照,甚至可以看作某种“矫枉过正”的反面类型。

总而言之,怪兽片对于观众始终是具备吸引力的。从表面看,该类型具备满足观众绝佳视听体验的条件,无疑是最恰当不过的娱乐消遣方式;而若往深了看,探究怪兽片对于人类心理层面的影响,同样能够在这些影片的主题价值中找到相应的答案。

国产怪兽片路在何方?

诚然,好莱坞怪兽片的类型发展早已相当成熟,国内票房大热的几部怪兽片也足以证明该类型广阔的市场前景。那么,国产怪兽片的道路,究竟在何方呢?

的确,《长城》《巨齿鲨》双双破10亿的好成绩给了我们一丝信心,这也是目前唯二的两部中美合拍A级真人电影,而且都是怪兽片。但从整体的口碑来看,两部影片的豆瓣评分都没有及格,仍然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

事实上,怪兽片往往是合拍片的类型首选,但其实除了上面这两部头部合拍片,剩下的几乎都离不开扑街的命运。2013年中英合拍《史前怪兽》,豆瓣3分,票房3480万;2016年中美合拍的《蒸发太平洋》豆瓣3.3,票房3500万;2018年中澳合拍的《谜巢》,豆瓣3.5,票房不到5000万。

国产怪兽片票房质量均不佳,其实也不难理解。

一方面,怪兽片这一类型很难本土化。相比国外,国内工业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怪兽片发展时间较短,十分不成熟。再加上怪兽片一般比较依赖强大的特效支持和漫长的制作周期,成本也比较高,投资风险自然也会顺势增加,这自然难以满足观众的殷切期待。

另一方面,由于怪兽片这一类型本身也比较依靠和其他类型的融合,而国内又比较缺乏怪兽IP的基础,再加上审查等各方面的限制,因此国产怪兽片往往也会以另外两种“变体”的形式出现。

一类是妖怪片,这类影片虽然顶着“妖精”、“妖怪”的名号,但其实片中也有怪兽的出现,比如《西游降魔篇》《西游伏妖篇》《美人鱼》,甚至《奇门遁甲》《白蛇传说》等等。如果把范围再放宽一点,《捉妖记》《二代妖精》《赤狐书生》这种其实都可以算是怪兽片的某种变体。

另一类则是将怪兽元素融入到其他的知名IP,或是类型片当中,比如《九层妖塔》《云南虫谷》等影片,借了一个盗墓的壳,内容探讨的还是对于这些未知生物的恐惧;再比如徐克的《狄仁杰》系列,其实走的更多的是玄幻、奇幻、冒险,甚至推理悬疑的路线,只不过妖怪/怪兽形象作为片中重要的特效场面,难以忽视。

虽然国产怪兽片在院线领域的表现并不能让人满意,但在络电影的疆域上,国产怪兽片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花园。

2018年,一部叫《大蛇》的络电影上线,引起业内关注。虽然它的豆瓣评分只有3.3,但却以700万投资获得了超过5000万的分账票房,这相当于院线电影1.3亿的票房收入,投资回报率超过7倍,远远打败了上述其他国产院线怪兽片。一年以后,《大蛇2》再次上线,依然获得了超过3000万的分账成绩。

络电影《大蛇》剧照

《大蛇》的出现可以说在院线以外的领域开辟出一片属于怪兽题材的疆土,一时间怪兽题材的络电影扎堆出现。据公开信息显示,仅2019年全年,在广电备案立项的怪兽络电影就超过了100部。怪兽的物种也从巨蟒到恶鲨,从毒虫到巨兽,种类各异,层出不穷。

某种程度上看,怪兽络电影的出现填补了国产院线片在该类型上的空缺,再加上观众民对于怪兽题材的热度,这类作品的确能够获得不小的关注。但从市场回到内容本身上,怪兽络电影整体上无论是从质量还是制作,从娱乐体验还是整体观感来看,距离优秀的怪兽片标准,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究其原因,络电影和院线电影从载体上来看,仍然属于两种类型,受众范围和整体体量还是具备比较大的差异的。而国产怪兽片想要真正实现发展创新,很大程度上可能还是得依靠院线电影的努力。

相比西方延绵深厚的怪兽文化,中国在这方面的文化积淀同样底蕴深厚且历史悠久,主要纸浆品种化钟汉良学针叶浆、化学阔叶浆均加征关税5%关键在于如何让所谓的怪兽类型真正实现本土化落地,找到一种共通的情感价值,在当下语境实现某种创新可能。

《山海经》《封神榜》《西游记》甚至《聊斋志异》,传统的神话传说和名典古籍当然是一个源源不绝提供素材的宝库,但对于这类IP的开发是否还有其他的方向?

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否创造属于中国自己的怪兽IP,通过对于观众群的不断培养,同时在类型融合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结合如今已经进步飞速的工业实力,实现某种新的话语表达?这或许是我们的创作者们更需要考虑的问题。

可以肯定的是,中国怪兽片的类型发展,还很漫长;而怪兽片的市场潜力,也仍然大有可为。长路漫漫,还需上下求索。

参考资料:

1.李强:《好莱坞“怪兽电影”的类型与文化研究》

2.朱捷飞:《外国电影中的“怪兽”形象研究》

3.谢梦琳:《美国怪兽电影的生态观探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nongye.7402454.cn
wujin.4907625.cn
jx.5860101.cn
nongye.2394711.cn
友情链接